Nexperia相关问题近期引起经贸领域持续关注。有人认为,这一事件反映出当前国际经贸环境下“主权管理”与“主权供给”的深度博弈。在近年来科技竞争受制于泛安全的背景下,这种以政治干预代替法律自由裁量权的做法,实属滥用“主权治理”,借“主权”之名行“霸权”。 “主权管理”是国家经济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确行使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价值。但多年来屡屡滥用,已成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温床,不仅破坏以经贸为基础的规则,也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安世半导体事件明确警告,地缘政治已经超越商业逻辑,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面临的主要风险。这不仅会促使企业短期内在投资和并购策略上更加谨慎,长期来看也会促使中国企业改变模式和思考海外战略。这个博弈给我们带来的更深层次的解释是,“主权供给”已经逐渐超越传统的效率考量,成为当代发展的重要考量——经济经济。所谓“主权供给”的内涵早已超越传统的产业安全概念,演变为主权国家在关键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保持适当自主权、适当参与国际政策制定的能力。以半导体行业为例。作为主要经济体我的,其供应链的稳定与稳定,不仅关系到各国的技术自主和经济安全,也影响着全球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实践中,如果一国对关键技术或供应链没有独立控制权,仅依赖国际政策和法律文件,往往难以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转化为有效的维权结果。这并不是否定涉外法的价值,而是提醒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涉外法律体系建设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在政策话语权不对称的场景下,如果企业无法掌控大量的“主权供给”,其合法主张就很难有效防范政治干预。这种现象不仅限于半导体行业,还可能延伸至k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重点领域出现系统性风险。我们要从“安市事件”的具体案例出发,分析从材料装备到设计制造的全产业链布局,提高对构建“主权供给”和自主生态的认识。同时,我们将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渠道,推动多元化供应链布局,打造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只有控制好主要环节,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筹码,在合法的游戏中赢得更多的空间。当前,在人工智能管理、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货币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正在加速重新出台,这也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参与规则提供了重要窗口。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积极设置议题,构建从规则制定到争端解决的制度转变。比如,在投资保护条款设计时,要强化滥用安全审查的防范机制,为企业境外发展构建稳定、透明的制度保障。鉴于世贸组织等传统多边机制功能弱化,不少案件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国际法治,我们可以积极推动将国际调解法院等新型争端解决机制纳入全球治理体系。与传统仲裁相比,国际仲裁具有灵活性高、对话性强的特点,在涉及复杂技术背景的投资纠纷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构建更加完善的国际化支持和服务体系是重要的推动企业顺利融入全球市场。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法律服务机构等“四位一体”的维权机制,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涉外利益保护体系。该机制不仅注重事后救助,还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应对,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风险评估、纠纷预防等综合服务。特别是在敏感技术领域,应建立定期的信息共享和风险预警机制,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投资目的国的政策动向,有效规避各种风险。特别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通过培养一支既懂技术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我们可以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的法律支持。安世半导体事件深刻反映了当今国际竞争中“主权管理”与“主权供给”交织的复杂图景。在经贸规则调整的关键时期,围绕技术发展和产业布局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应对策略不仅要立足当前,保护企业合法权益,通过对话和法律工具解决具体关切;还要着眼长远,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开放、稳定、有韧性的全球产业生态系统,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把制度建设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稳定发展,取得实效。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权益。 (作者系浙江省贸易救济研究所研究员、浙江警察职业学院应用法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