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沿着整齐干净的街道驶过景德镇时,街道上随处可见的瓷雕让人立刻感受到历史的气息。这里是中国瓷都,一座因火与土而生、因美丽而闻名于世的城市。景德镇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唐宋以来,数以百万计的精美瓷器从这里出发,沿着江河大海“漂流”到开罗、伊斯坦布尔、里斯本、伦敦等世界各地。中国瓷器的影响如此之深,以至于在英语中,“China”一词既有“瓷器”的意思,也有“瓷器”的意思。青花瓷杯、素白瓷盘……它们不仅是商品,更是美的象征。它们是智慧、优雅、激情创造的“中国冷达”奇迹。那么,当我们今天说“中国制造”时,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J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瓷器是光辉灿烂的综合艺术、科学和工业之一。他还称景德镇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业城市”。这些话,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仍然像他第一次写下时一样生动、新鲜。
人们常常认为瓷器是艺术,但在景德镇,它首先是一门工艺,也是一门科学。 1300多摄氏度的高温以及对火和空气的微妙控制都是依靠经验和直觉来完成的。这是没有温度计的化学,没有方程式的工程。瓷器的秘密蕴藏着中国人从古至今传承至今的技术智慧。这种“科学以美观、实用为目的”,是“中国制造”再次辉煌的精神源泉。在景德镇新建的陶溪川艺术区,老厂房的砖墙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里面却坐着很多年轻的创作者。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瓷器更符合现代生活节奏。在不久前举办的2025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精美的陶瓷作品、瓷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区块链身份认证等。“我们不模仿文物。”导游说。对于今天的许多“中国制造”产品来说,真正的挑战不是“他们能做到吗?”但他们可以创造出一些有意义的、反映生活和消费的东西,如果他们能创造出一些体现工艺、精神和美的东西的话。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主导的时代,人们仍然渴望有温度的物品。或许这就是21世纪制造业的启示:当技术与文化、情感相连,制造不再只是生产,而是创造。名词巴黎的孩子拿着中国制造的魔方,内罗毕工作的工人用中国制造的手机与远方的亲人联系。他们如何从这里感受到“中国制造”的美好?景德镇的答案就藏在地下——产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功能,更在于人与物和谐相处的追求和信念。瓷体变红,冷却,以公斤为单位变白,如同一日常永恒的奇迹。 “中国制造”的故事不再只是一个速度、规模、效率的故事,更是一个“延续的故事”。一个曾经教世界用如诗般美丽的事物燃烧泥土和火焰的文明,带着和谐符号、交流互鉴的古老愿望再次走向世界,致力于让每个人都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就像一只历经千年的瓷杯,经过温热之后时光荏苒,它依然安全地握在手中,一如既往的温暖湿润。 (作者为人民日报资深记者)